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聖誕樹: 錐狀星雲與狐狸皮

位於麒麟座的這個大片星雲,形狀酷似一棵聖誕樹。聖誕樹的頂端,是狀似錐子的錐狀星雲。照片中央的亮星,是編號 S Mon 的變光星。變光星的左上方,則是紋理像是狐狸皮毛的大片星雲。

編號 NGC 2264 的這片氣體、塵埃,距離我們 2700 光年。紅色的發射星雲,暗色的黑暗星雲,藍色的反射星雲,組合成這片令人目眩的景緻。

NGC 2264 的各個組成份子,可以在這裡看到。

照片資料: Takahashi FSQ-106ED f/5,QSI 583ws 冷卻到攝氏負 20 度,Astrodon 3nm Ha,EM-200 赤道儀,曝光時間 20min x 8。日期 2010.12.28,地點台北市。

馬頭與火焰

左邊的火焰星雲,以及擋在大片雲氣前面,形狀像馬頭的黑暗星雲,都是位於獵戶座的廣大星雲的一小部分。富含氫離子的發射星雲,受到附近星星的強烈幅射線影響,散發出特殊波長的紅光。

透過 Hydrogen Alpha (Ha) 濾鏡,只讓這種特殊波段的紅光透過,即使是在光害嚴重的都會區,也可以拍到這種對比強烈,細節豐富的影像。

望遠鏡 Borg 101ED f/5.3,相機 QSI 583ws 冷卻至攝氏零下 25 度,Astrodon 3nm Ha 濾鏡,曝光 20min x 9,EM-200 赤道儀,PHD 自動導星追蹤。拍攝時間 2010.12.27,地點是台北市。

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

Hydrogen Alpha 版薔薇星雲

薔薇星雲是位於麒麟座的大片星雲,星雲裡面的氫原子受到炙熱恆星的激發,散發出特定的紅色光波,以 Hydrogen Alpha 為主要成分。

Hydrogen Alpha 光譜位於 656.3nm ,屬於深紅光波段。透過特殊的窄頻濾鏡,即使是在光害嚴重的地方,甚至接近滿月的日子,也可以清楚拍攝到這個星雲的模樣。

薔薇星雲距離我們 5200 光年,直徑 130 光年。

照片資料: 2010.12.18 攝於台北市,Borg 101ED f/5.3,總曝光時間 140min,QSI 583ws 配 Astrodon 3nm Ha 濾鏡。

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

M33

位於三角座的 M33 星系,因為形狀的關係,又稱為風車星系 (Pinwheel Galaxy)。

照片中可以看見星系的旋臂結構,旋臂外圍藍色的年輕星星,散發出強烈 H-alpha 頻率光線的紅色氫氣團,以及中央年代比較久遠的黃紅色區域。當然星系中央,也有黑洞,但是這個黑洞的質量,並不如其他星系的黑洞來得大。

照片資料: 2010.12.12 攝於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停車場,景德 FLT-132 f/7 望遠鏡,QSI 583ws 冷卻 CCD 相機,L 100min,RGB 各 30min。

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年底遲來的大晴天

2010 對台灣的業餘天文攝影同好來講,是個歹年冬。從春天到冬天,大多數適合上山的日子(朔),天氣都不太好。就在今年最後一個朔之後,天氣突然放晴了。又正好碰到周日,跟羊肉王連絡之後,決定趕到玉山國家公園的塔塔加遊客中心停車場。

太陽還沒下山,天空就已經是萬里無雲的晴天。離上次看到這種天氣,已經快一年了。

每個愛好天文的人,看到這種藍天,都會有種莫名的興奮,從心底升起。

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

窄頻拍攝的 IC 1848

編號 IC 1848 的星雲,因為形狀特殊,在國外有 Soul Nebula 的暱稱。

IC 1848 是個富含許多氫原子的發射星雲,如果用正常的像機拍攝,得到的是以紅色為主的雲氣。但改用窄頻 (Narrow Band) 濾鏡拍攝,再把拍到的資料,用哈伯望遠鏡色盤 (Hubble Space Telescope Palette) 把影像資料顯現出來,就成了這種顏色特殊的照片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窄頻攝影可以用來對抗市區光害,組合這張照片的影像資料,全部是在光害超級嚴重的台北市區拍攝的。

影像資料: Borg 101ED f/4.1, QSI 583ws, Astrodon 3nm Ha, OIII, SII 濾鏡。Ha 7hr, OIII 4hr, SII 4hr.

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

在加拿大拍到的雙彩虹

雙彩虹的成因很簡單。

射入水滴上方的太陽光,經過二次折射、一次反射所形成的彩色光弧,叫做虹(Primary Rainbow)。從水滴下方射入的太陽光,經過二次折射、二次反射所形成的光弧,叫做霓(Secondary Rainbow)。

因為多了一次反射,霓的亮度比虹暗淡許多,但是依然清晰可見。

詳細的解說,在台大大氣科學系的這個網頁裡有。

照片資料:2007.08.23 在加拿大的 Waterton Lake 旅遊時所拍的,Canon 5D,f=24mm,ISO 400,1/160 sec.

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

象鼻星雲

象鼻星雲 (Elephant Trunk) 是位於 IC 1396 大片星雲內的結構。恆星風所形成的壓力,把周圍氣體向外吹,造成內部黑暗的區域,以及外圍明亮的雲脊。

整個 IC 1396 是個範圍廣泛的雲氣,紅色代表著有豐富氫原子的發射星雲,距離地球三千光年。象鼻星雲貫穿 IC 1396 的一側,綿延 20 光年。

IC 1396 位於仙王座,屬於夏秋的星座。

照片資料: 2010.07.11 凌晨攝於合歡山昆陽,望遠鏡景德光學 FLT-132 f/7,Canon 5D Mark II,ISO 1000,15min x 3。赤道儀高橋 EM-400。

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

合歡山昆陽首拍 M16 老鷹星雲

玩天文攝影幾年下來,幾個台灣熱門的高山賞星點,已經熟到像是自家後院。合歡山的昆陽,是少數我沒待過的景點。

7/10 的天氣,只比 7/9 好一點,北方鋒面往南延伸的高空雲,大大干擾了觀星族的活動。上山以後,大部份時間都在聊天,吃東西,上網。雖然器材整個架設好,但是連北極星都躲在雲層後面,無法對極軸。總算晚上 11 點左右,雲層漸漸 "就地解散",久違了星星一個個都露臉了。對好極軸,雲又來了。不是一整片出現,而是這邊一點,那邊一塊。找了透明度比較好的銀河中心方向,挑了我從未拍攝過的 M16 當目標。


因為形狀的關係,M16 又稱為老鷹星雲(Eagle Nebula),是很典型的銀河雲氣,裡面正在生成許多新的恆星。哈伯太空望遠鏡最有名的一些照片,就包括這張 1995 年拍攝的 M16 中心部位。

靠近一點看,可以看到那些柱狀結構。


照片資料:FLT-132, Canon 5D Mark II, ISO 1000, 15min x 4

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

黑膠唱片進入 iTunes 時代


寫這樣的文章,必然會洩露自己的年紀,哈哈... 不過年紀大了,早就 four 出去啦...



黑膠唱片的時代早已結束,連當年取而代之的音樂 CD ,也因為數位音樂的流行,而岌岌可危。不過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時寄情於黑膠唱片的 LKK 來說,黑膠不只是音樂的媒介,它更具有喚起年輕時回憶的一股魔力。

*ION Audio 這家公司製造的黑膠唱盤,後面除了傳統的 RCA 紅白音源線,還有一個 USB 埠。使用者可以把黑膠唱片上的音軌,輕易的轉移到電腦裡面。重要的是,產品的價位不算高,網路郵購回來,連運費關稅加起來,還不到美金二百元。

這次買回來的 *ION Profile LP ,與 *ION iProfile 相比,結構簡單,沒有複雜的按鈕。雖然無法直接匯入 iPod,但是透過 iTunes 操作,其實彈性更大。
按鈕只有二個。33/45 rpm 就不用解釋了,每個 LKK 都懂。STOP 按鈕按下去,唱臂會自動抬起,回到固定架上面。





這張 1980 年由陳明韶主唱,新格唱片發行的浮雲遊子,應該是不少人年輕時必聽的校園名歌吧?

至於轉錄成數位音樂的版本,效果如何,就讓讀者自行評斷了。轉成 mp3 的版本,可以在這裡下載。

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
SkyVoyager 1.6

Carina Software 在 iPhone 上寫了一個叫做 SkyVoyager 的星圖程式,除了可以根據時間地點即時顯示當時的星空,還可以透過 WiFi 無線網路,控制搭載望遠鏡的赤道儀,是一個相當酷的程式!

iPad 上市之後,Carina Software 是否會針對較大的螢幕,將 SkyVoyager 改版,就成了我日夜關心的事情。昨天 Carina Software 來信通知,說它們的 SkyVoyager 1.6 通過蘋果的審查,正式在 iTunes App Store 上架。

第一時間買回來的 SkyVoyager 雖然還沒時間好好研究,但我確信這個程式將會是以後上山觀星拍照的有用工具。

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

愛神維納斯的腰帶

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,太陽對側的地平線上常常可以看到粉紅色的帶狀景色。維多利亞時代的人,對這種現象有個很詩意的名稱:愛神維那斯的腰帶(Belt of VenusVenus's Girdle)。

這個粉紅色的帶狀景色,通常高於地平線 10 ~ 20 度,是太陽通過大氣層時,藍光被吸收之後,剩餘的紅光反射所造成的現象。腰帶下方暗色的部份,是地球本身的影子。

照片拍攝的時間是 2009 年 2 月 27 日傍晚,地點是合歡山小風口,方向朝東。二山之間的缺口方向,是花蓮新城鄉與立霧溪,右邊的山頭則是奇萊北峰。合歡山與奇萊北峰之間的山谷,就是立霧溪的發源地。

照片中的地影,顯得有點弧度,證明地球本身是圓的。高海拔地區,是觀看這種景象最好的地點。

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

iPad 來了!

它不是筆記本電腦,不是 iPhone 手機,不是小筆電,更不是以前市面上所賣的平板電腦。iPad 是以上這些東西的綜合體,它的 DNA 來自所有這些科技產品,但是我相信它會開啓人類數位生活新的一頁。

託朋友從美國帶回來的 iPad,操作方式與 iPhone 一樣,但當然無法打電話。朋友帶回來三台 iPad,是上週六在美國首賣當天拿到的,應該也是台灣最早出現的三台 iPad。老友老蔡的冰果室網站特地舉辦造勢活動,炒熱氣氛。

兒子拿著今天拿到手的 iPad,完全無法理解老爸為何對這東西這麼狂熱,一點 feel 也沒有。新時代的人類,對於科技產品就是這樣。這些東西,在他們的眼裡,都是稀鬆平常的事物,沒啥了不起。

後記:iPad 開箱文,已經在老地方冰果室敗家網刊登

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

Adaptive Richardson-Lucy 影像處理

現代天文攝影活動分成三部曲:購置儀器設備,收集光子(拍攝),以及數位影像處理。

其中又以數位影像處理所花的時間最多,彈性也最大。市面上專門處理天文攝影的軟體很多,功能更是讓人眼花繚亂。校正(Calibration),對齊與疊圖 (Alignment & Stacking),強化色彩與清晰度,等等。

Adaptive Richardson-Lucy Restoration 是影像銳利化的一個功能,裡面的選項也很多,但是運算相當耗費時間,需要比較快的電腦才跑得動。最近把一些以前的作品,用 Richardson-Lucy 處理看看,發現真的可以改善某些影像細節的部份。

這張前年底拍攝的 NGC 253,追蹤還算精準,但是處理前處理後的所顯現的細節,就是不同。

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

帶著拖油瓶的 M51 星系

旋渦星系 M51 最特別的地方,就是它身邊那個小拖油瓶,NGC 5194。電波天文學的證據顯示,NGC 5194 與 M51 有引力上的互動,彼此牽引,造成 M51 明顯的旋渦結構。

M51 位於北天的獵犬座裡面,但是位置很接近更壯觀的大熊座,就在北斗七星柄勺末端的 "搖光" 附近。

觀測 M51 最好的季節是春季,當 "斗勺東指" 時,最為適合。不過台灣的春天時常碰到陰雨,觀測 M51 要碰運氣。觀星多年,這還是我第一次拍攝到 M51 呢。

照片資訊:2010-03-19 攝於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停車場,景德光學 FLT-132,Canon 5D Mark II,ISO 800,15min x 6

仔細看放大版的照片,還可以看到許多暗淡的小星系,散佈在黑暗的背景當中。

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

馬卡萊恩之鏈

生物尺度的基本單位是細胞,而宇宙尺度的基本單位則非星系莫屬。宇宙裡的星系,有群聚成叢集 (cluster) 的現像。

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,隸屬於本星系群 (Local Group),目前已知總共包含有 30 個星系。與本星系群距離最近(約七千萬光年)的是室女座 (Virgo) 星系群

室女座星系群是一個超級龐大的星系群,成員數目接近二千。由於成員眾多,連本星系群都可以感受到室女座星系群的重力牽引。馬卡萊恩之鏈 (Markarian's Chain) 是由美國天文物理學家 B. E. Markarian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所發現,裡面的星系屬於室女座星系群。

春天黝黑的夜空裡,馬卡萊恩之鏈就像是掛在室女座裡的一串珍珠,一抹微笑,緊接在獅子座後方自地平線上升起。

照片資料: 2010.03.19 攝於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停車場;望遠鏡是 William Optics FLT-132,像機為 Canon 5D Mark II,ISO 800,曝光時間 15min x 6

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

沙塵暴前一天的塔塔加

2010.03.21 那天,台灣歷經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沙塵暴襲擊。其實在前一天,阿里山附近的鹿林天文台與塔塔加,就已經感受到沙塵來臨前的那一刻。

在鹿林天文台工作的林啟生同好,路經塔塔加停留時,提到從鹿林天文台遠眺玉山,雖然是晴天,視野卻是灰茫茫的一片。

不過在塔塔加停車場,卻絲毫感受不到有沙塵暴來襲。蔚藍的晴空下,山櫻花的顏色也特別鮮豔。

2009.03.19 剛入夜拍的月亮,月齡約四天。如果把曝光時間拉長,還可以看到月球背光的部分,背地球的反光所照亮的情景。這種現象叫做地球照 (earthshine)。

月齡四天的月亮:



地球照:

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

做了一個導星鏡固定板

導星鏡與攝影用的主鏡,如果彼此的位置有相對移動,導星精度就會受到影響。為了避免這個問題,導星鏡與主鏡必須牢牢固定住,這點玩天文攝影的人都知道。

只是,怎樣才算是有 "牢牢固定住" ?

原本使用的方式,有個有趣的現象。如果拍攝的物體在天頂附近,導星就很準。如果物體漸漸西沈,仰角低於 40 度,導星就開始不準。症狀是星點從圓形的,慢慢變成橢圓。隨著西沈的進展,仰角越來越低,橢圓也就越來越明顯。以前以為只是 seeing 的關係,無從改善。但是自從聽說日本的山中同好認為,導星鏡對焦筒延伸出來的部份,也必須固定之後,我才恍然大悟。

我觀察到的現象,其實就是導星鏡與主鏡相對位置改變的結果。物體仰角降低,導星鏡後端變形的程度也就越大,導星失準也就越嚴重。
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做了一個長 41cm 的固定板,上面鑽孔,可以放置導星鏡筒箍與固定對焦座的導星環。固定的點,由原先的二點增加為三點

效果如何,等下次上山實地拍攝,才會知道了。

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黃道光

地球繞著太陽公轉,從地球的角度來看,太陽就好像在天空中,以遙遠的恆星為背景,緩緩移動。這道虛擬的移動線,稱為黃道(Zodiac),因為太陽看上去是黃色的。

黃道這條虛擬的線,環繞整個天空一圈,大約每一個月會經過一個區域,約等於 12 個星座。這 12 個星座,就稱為黃道十二宮

其實黃道這條虛擬的線,延伸出去正好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,軌道所形成的虛擬平面。這個平面上,還散佈著行星、無數的小行星、以及大小以微米計算的塵埃。行星、小行星、與塵埃,都是太陽形成時,環繞在太陽旁邊那個巨大塵埃與氣體圓盤的產物。

每當日出或日落時,這些殘留的塵埃,會因為反射太陽光而照亮天空,這就是所謂的黃道光。日出之後或者日落之前,因為整個天空都還是亮的,無法看見這些反光。這些反光以黃道為中心,呈錐狀分布,出現在地平線上。

照片資料:Canon 5D, ISO 1600, 20 秒曝光

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

繭狀星雲

右下角紅色的星雲,有個可愛的名稱:繭狀星雲(Cocoon Nebula)。像不像蠶寶寶穿過群星,吃掉一堆星星之後,停下來吐絲結了個繭?

編號 IC 5146 的繭狀星雲,位於天鵝座內,出現在天空中的時間是夏秋二季。紅色的星雲,正是發射星雲(Emission Nebula)。提供發射星雲能量來源的亮星,質量巨大,就位於繭狀星雲的正中央。中央亮星的四周,散佈著質量小而年輕的星星,據推測年齡都還只有一百萬年。我們的太陽已經有 45 億年的年紀,這些年輕星星都只能算是新生兒!

繭狀星雲的外層,仔細看,可以看見泛著藍色的光暈,這就是反射星雲(Reflection Nebula)。

被蠶寶寶 "吃掉" 的星星,其實是銀河內隨處可見的黑暗星雲(Dark Nebula)。銀河內有些灰塵或氣體,將背景的星光擋住,附近又沒有亮星提供能量來源,無法發光(形成發射星雲)或者反光(形成反射星雲 ),因此形成了黑暗星雲。因為只會吸收光線,這類星雲又稱為吸收星雲(Absorption Nebula)。

【照片資訊】
地點:合歡山小風口
時間:2009.09.20
望遠鏡:William Optics FLT-132
赤道儀:高橋 EM-200 Temma 2
導星鏡:Borg 77EDII f=500mm
導星相機:Fishcamp Starfish
導星軟體:PHDGuiding

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

螺旋星雲 NGC 7293

螺旋星雲 NGC 7293 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行星狀星雲。說這一類的星雲是 "行星狀" 其實會造成誤解,因為這一類星雲與行星毫無關係。這個名詞的來源,是因為 18 世紀的望遠鏡品質仍然欠佳,人們看到這類天體時,認為它與行星非常類似。

這一類的星雲,多半是恆星爆炸死亡之後,向外噴發的物質所形成的。我們仍可在星雲中央,看到爆炸之後的恆星所殘留的核心。恆星的外殻,則向四面八方擴散,形成美麗的星雲。

照片拍攝的時間是 2008-08-02,地點是合歡山小風口。望遠鏡是 Vixen VC200L,相機是 Canon 20Da。

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

再次調整 VC200L 的光軸

同好之間有個共識,那就是 Vixen VC200L 望遠鏡的光軸算是不好調的。不好調的原因很多,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 Vixen 並沒有好好把調光軸的方法公諸於世。也就是說,Vixen 暗槓了一手。

美國的 Vixen 有出文件教導使用者調 VC200L 的方法。我曾經根據那份文件,從頭到尾調了好幾次,結論就是用這份文件的方法,永遠也無法調好 VC200L 的光軸!不過這份文件裡面所講的基本原理,倒是很有參考價值。

簡單來說,如果要調 VC200L 的光軸,總共有三樣東西要調整:對焦座、副鏡、主鏡。調的時候也是按照對焦座、副鏡、主鏡的順序,逐次校正。

調整這三樣東西,都需要恰當的工具。我用的工具分別是 Cheshire Eyepiece、雷射校正器、人工星點。

這張照片是最後調整主鏡時,失焦的人工星點在 CCD 上面的成像。中間黑色的圓盤,是副鏡的影子。四條固定副鏡的蜘蛛支架 (spider vane) 的影子也清晰可見。光軸調準確之後,這些影子應該是上下左右對稱的。不知各位看官覺得這個影像及格了沒有?

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

星爆星系 NGC 253

位於南天玉夫座(Sculptor)的 NGC 253,是個相當有名的星爆星系 (Starburst Galaxy)。天文學家在這個星系中,偵測到非常大量的恆星形成。照片中的 NGC 253 裡面,每一個明亮的區域都代表著約十萬顆恆星正在形成。

間接的證據是,科學家偵測到這個星系對著星系間的虛無空間,釋放大量的電漿物質與 X 光射線。

如果用肉眼透過望遠鏡觀察,聽說這個星系的樣子很像銀幣,因此西方人稱這個星系為銀幣星系(Silver Coin Galaxy)。

照片資料:2008.11.29 於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,望遠鏡為 William Optics FLT-132,相機為 Canon 20Da。ISO 1600 曝光 125 分鐘 (25 x 5min)

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

小風口的 Star Party

從合歡山公路往花蓮方向走,過了合歡山莊,在指標 37km 有個大型停車場。這就是台灣高山的一級觀星聖地,小風口停車場。

小風口海拔約三千公尺,比另一個觀星聖地鳶峰停車場,還要高三百公尺。也因為如此,小風口的透明度與光害程度,都比鳶峰更為適合進行天文攝影活動。

照片中的 "紅燈區" 是星友們架設器材的地方,外圍是一般的露營登山客。剛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,是獵戶星座與冬季銀河。黑暗中,隱隱約約可見山谷中的雲海。

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

八田來了

過年前經由星友 mack 的介紹,知道了這部描述嘉南大圳之父的動畫片。從誠品買回來好一陣子了,不是值班,就是忙過農曆年的一些俗務,一直沒有時間觀賞。

年假接近尾聲的今天,總算想起這部去年在台灣賣座奇慘的電影(聽說才賣了一百萬台幣)。大人小孩聚在一起看完電影之後,我的眼角似乎溼溼的。

八田的時代離我很遠,但是他那種平等待人,以及對於夢想所抱持的熱情,深深感動著我。劇中進一與阿文二位小孩的友誼,是否為真實故事,不得而知。也許只是編劇穿插的花絮罷了。

由父親是台灣人的一青窈唱的主題歌「請接納我」,跟許多日劇主題曲一樣,優美動人。電影裡面穿插了一些有點走音的台灣民謠,聽起來也分外親切。

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

Heart & Soul

在英文裡面,Heart & Soul 有全心全意,死心塌地,忠心耿耿的意思。像是女孩子對男生愛得死心塌地,我們可以說 She loves him heart and soul. 這是個優美的讚美詞。

位於仙后座 Cassiopeia 裡面,有二個面積很大的星雲,西方人也用 Heart & Soul 來形容。這麼描述的原因,與希臘神話裡面的仙后 Cassiopeia 沒有關係,它並非敘述 Cassiopeia 對誰死心塌地,單純的只是因為這二個星雲的形狀,很像 Heart 與 Soul。

右下角形狀像心臟的大片星雲,正式的編號為 IC 1805;左上角形狀像... 像個靈魂的星雲,編號為 IC 1848。天空裡面呈現紅色的雲氣,都是所謂發射星雲的物體。這些氣體中的氫原子,被附近帶有強烈紫外線的藍星照射,電子跳躍至較高的位階。等到這些電子再次降到低能軌道時,便會釋放特定波長的光線,形成美麗的紅色星雲。

Heart & Soul 距離我們六千光年,橫跨 300 光年的廣大空間。

照片拍攝的時間為 2009.12.12,地點是合歡山鳶峰停車場。望遠鏡頭是 Borg 101ED f/4.1,相機為 Canon 5D Mark II。總曝光時間 150 分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