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

馬卡萊恩之鏈

生物尺度的基本單位是細胞,而宇宙尺度的基本單位則非星系莫屬。宇宙裡的星系,有群聚成叢集 (cluster) 的現像。

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,隸屬於本星系群 (Local Group),目前已知總共包含有 30 個星系。與本星系群距離最近(約七千萬光年)的是室女座 (Virgo) 星系群

室女座星系群是一個超級龐大的星系群,成員數目接近二千。由於成員眾多,連本星系群都可以感受到室女座星系群的重力牽引。馬卡萊恩之鏈 (Markarian's Chain) 是由美國天文物理學家 B. E. Markarian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所發現,裡面的星系屬於室女座星系群。

春天黝黑的夜空裡,馬卡萊恩之鏈就像是掛在室女座裡的一串珍珠,一抹微笑,緊接在獅子座後方自地平線上升起。

照片資料: 2010.03.19 攝於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停車場;望遠鏡是 William Optics FLT-132,像機為 Canon 5D Mark II,ISO 800,曝光時間 15min x 6

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

沙塵暴前一天的塔塔加

2010.03.21 那天,台灣歷經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沙塵暴襲擊。其實在前一天,阿里山附近的鹿林天文台與塔塔加,就已經感受到沙塵來臨前的那一刻。

在鹿林天文台工作的林啟生同好,路經塔塔加停留時,提到從鹿林天文台遠眺玉山,雖然是晴天,視野卻是灰茫茫的一片。

不過在塔塔加停車場,卻絲毫感受不到有沙塵暴來襲。蔚藍的晴空下,山櫻花的顏色也特別鮮豔。

2009.03.19 剛入夜拍的月亮,月齡約四天。如果把曝光時間拉長,還可以看到月球背光的部分,背地球的反光所照亮的情景。這種現象叫做地球照 (earthshine)。

月齡四天的月亮:



地球照:

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

做了一個導星鏡固定板

導星鏡與攝影用的主鏡,如果彼此的位置有相對移動,導星精度就會受到影響。為了避免這個問題,導星鏡與主鏡必須牢牢固定住,這點玩天文攝影的人都知道。

只是,怎樣才算是有 "牢牢固定住" ?

原本使用的方式,有個有趣的現象。如果拍攝的物體在天頂附近,導星就很準。如果物體漸漸西沈,仰角低於 40 度,導星就開始不準。症狀是星點從圓形的,慢慢變成橢圓。隨著西沈的進展,仰角越來越低,橢圓也就越來越明顯。以前以為只是 seeing 的關係,無從改善。但是自從聽說日本的山中同好認為,導星鏡對焦筒延伸出來的部份,也必須固定之後,我才恍然大悟。

我觀察到的現象,其實就是導星鏡與主鏡相對位置改變的結果。物體仰角降低,導星鏡後端變形的程度也就越大,導星失準也就越嚴重。
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做了一個長 41cm 的固定板,上面鑽孔,可以放置導星鏡筒箍與固定對焦座的導星環。固定的點,由原先的二點增加為三點

效果如何,等下次上山實地拍攝,才會知道了。

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黃道光

地球繞著太陽公轉,從地球的角度來看,太陽就好像在天空中,以遙遠的恆星為背景,緩緩移動。這道虛擬的移動線,稱為黃道(Zodiac),因為太陽看上去是黃色的。

黃道這條虛擬的線,環繞整個天空一圈,大約每一個月會經過一個區域,約等於 12 個星座。這 12 個星座,就稱為黃道十二宮

其實黃道這條虛擬的線,延伸出去正好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,軌道所形成的虛擬平面。這個平面上,還散佈著行星、無數的小行星、以及大小以微米計算的塵埃。行星、小行星、與塵埃,都是太陽形成時,環繞在太陽旁邊那個巨大塵埃與氣體圓盤的產物。

每當日出或日落時,這些殘留的塵埃,會因為反射太陽光而照亮天空,這就是所謂的黃道光。日出之後或者日落之前,因為整個天空都還是亮的,無法看見這些反光。這些反光以黃道為中心,呈錐狀分布,出現在地平線上。

照片資料:Canon 5D, ISO 1600, 20 秒曝光